旅遊醫學
水母螫傷
暑假的尾聲,大家有沒有去海邊玩水呢?
台灣的沿海水域,其實危機四伏喔~

今天我們來談談水母螫傷~

水母(jellyfish)是海洋中的大型浮游生物,全世界大約有250種。
牠們的壽命大多只有幾個星期,但也有能活到1年的種類,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。
水母是一種低等動物,直徑10~100釐米,可生活在所有水域中,不過大多數棲息在溫暖的淺水海域。
 
台灣沿海的水母種類繁多,
有舞鞭水母(Mastigias sp.)、藍水母(Agalmopsis sp.)、及俗稱葡萄牙戰艦(Portuguese man-of-war)的僧帽水母、俗稱海黃蜂(Sea wasp) 的箱形水母(Carybdea sp.)、俗稱海蕁麻(Sea blubber)的髮水母(Cyania sp.)、以及俗 稱紫水母(Mauve blubber)的遠洋水母(Pelagia sp.)。
毒性高常引起螫傷的種類約有十多種,其中以澳洲產的鐘形水母最毒,死亡者通常在被刺後15分鐘內致死,澳洲至今已有60多人因此而死亡。
 
近年來已有抗毒血清發明生產,降低中毒死亡率。水母的毒素一般是具有神經、心臟與溶血毒性的蛋白質和胜肽類,在室溫下很不安定,毒素量少,組成又太複雜,因此毒素的分離與鑑定較為困難。
 
一般最常見的症狀有:
  • 螫傷部位會刺痛、產生劇痛感及發癢
  • 接著出現一條條紅線狀的蕁麻疹,表皮也會有破皮的現象
  • 症狀會在24小時內逐漸加劇,形成水泡,甚至化膿
  • 此外,還可能發燒,虛弱,眩暈,噁心,肌肉痙攣,關節疼痛…等等
  • 若更嚴重,會出現呼吸困難,心跳速度改變,血壓降低,肺部水腫,昏迷,甚至死亡
 
一般常見處理原則:
  • 維持生命跡象
  • 檢查傷口,並用海水浸泡
  • 不要搓揉受傷部位,因為這可能使刺絲胞更深入皮膚中,或刺激殘存觸手上未發射之刺絲胞發射
  • 用刀柄或湯匙柄把殘留的觸手平行刮掉,同時可以灑些沙子,較易刮除
  • 立刻求助專業旅遊醫學/急診專科醫師進行後續醫療
 
參考資料:
  1. 台北榮總毒物科諮詢網站
  2. 林杰樑/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--潛水戲浪 慎防水母毒螫http://www.youth.com.tw/una/Nursing/N94.08.23-b.htm。
 
#高雄左營
#傷口照護診所
#旅遊醫學診所
#急慢性傷口照護
#慢性病照護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