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醫學 —『不怕雨不怕風,山中只怕虎頭蜂』
撰文:疼痛急診醫 李品翰醫師/常安診所 副院長
幾天前,新北瑞芳登山團遭虎頭蜂攻擊,造成二死九傷的遺憾。
常安診所--李品翰醫師幫大家整理了關於蜂螫(wasp sting)的相關醫學專業知識:
每年夏秋之際,是山友在野外遇到虎頭蜂的高峰期,台灣常見蜂螫:蜜蜂及虎頭蜂。
蜜蜂螫人後,針與毒囊都會脫落,蜜蜂不久後死亡,程度較輕。
虎頭蜂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,可反覆螫人注射毒液造成後續反應,輕則過敏(包含:搔癢,蕁麻疹等);重則可能造成有生命危險的過敏性休克(呼吸窘迫,低血壓,心律不整等)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因為相關反應持續時間為二十四小時至七天不等,部分延遲性反應(淋巴結腫大,多關節炎等)甚至可能達兩周之久,且還有二次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,我們建議,發生的當下,盡快移除螫針,以肥皂水沖洗傷口,即使一開始症狀不嚴重,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醫師診視,排除一些例如蜂針殘留等等的問題。
通常標準治療包含:
- 肌肉注射epinephrine (0.3mg-0.5mg)(如果有休克現象)
- 抗組織胺
- 類固醇
- 預防性抗生素等
相關併發症包含:
- 肺部支氣管痙攣
- 心律異常
- 橫紋肌溶解
- 急性腎衰竭
- 腦炎
- 視神經炎
- 後方可逆性腦病變症候群(PRES,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)
- Guillain-Barre syndrome
最後且最重要的是:預防勝於治療
李醫師提醒,如夏秋的季節進行山林活動,請謹記以下口訣:
- 問:行前注意相關路線是否有活躍蜂群
- 識:了解相關野外旅遊醫學的知識
- 衣:避免穿黑/深色的衣著
- 避、退:遇到蜂群,保護頭頸部後,繞道而行
- 送:如不幸被蜂螫,緊急處理後,儘早尋求專業的醫師進一步處理
常安診所在這邊祝大家都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
Reference:
- 台灣急診醫學通訊第三卷第四期:台灣蛇咬傷與蜂螫的急性處置:文獻回顧
-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二十七卷第二期:蜂螫
- 張哲誌、周騰達. 毒蛇、毒蜂、昆蟲以及海洋生物叮、螫、咬傷或剌傷之處理與預防。. 基層醫訊. 1993;8(5).
- Fan H.W., Kalil J. (2017) Massive Bee Envenomation. In: Brent J. et al. (eds) Critical Care Toxicology. Springer, Cham. (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referenceworkentry/10.1007%2F978-3-319-17900-1_1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