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科/輕症急診/家醫
反覆右上腹絞痛,小心膽結石作怪
時常出現右上腹部疼痛,需注意可能是膽囊或膽管結石造成的膽絞痛。尤其是腹部持續疼痛且一壓就痛的時候,更可能已形成膽囊炎或膽管炎。
  膽結石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,在台灣大約每15人就可能有1人有膽結石,而且以女性較為常見。
 
【膽結石的形成】
  膽結石主要為膽汁中的膽固醇、膽紅素及鈣鹽的沉積結晶所形成。因此,根據膽結石的組成成分可以分為膽固醇結石、黑色素結石及縱色素結石。其中以膽固醇結石佔80%,為最常見的膽結石類型。
 
【膽結石的危險因子】
  根據目前的研究報告已知有下列情況者屬於高風險族群:
  1. 年紀大於40歲
  2. 女性
  3. 糖尿病
  4. 高血脂
  5. 肥胖 (BMI >30)
  6. 體重下降過快
  7. 有膽結石家族史
  8. 服用口服避孕藥
  9. 服用降血脂藥物 (Finofibrate類藥物;Statin類藥物則有預防膽結石的效果)
 
【膽結石的臨床症狀】
  大部分的膽結石患者都是沉默沒有症狀,多為進行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。一旦有症狀,最常見為突發性右上腹或上腹心窩處絞痛感,有時合併疼痛牽連到右肩部,甚至是噁心嘔吐。引起膽囊炎或膽管炎時更會有發燒甚至黃疸的情形。
 
【膽結石的併發症】
  膽結石最常見的併發症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或是膽管炎。整體來說約10%的有症狀膽結石患者可能發生上述的併發症。一旦發生急性膽囊炎或膽管炎,常需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或介入性治療,以及膽囊切除手術。
 
【膽結石的治療】
  一般而言,患有膽結石的患者在沒有出現症狀時須接受定期追蹤(包括腹部超音波、肝功能檢測),以及可以適當地使用膽結石溶解藥物治療,可有機會將較小的膽結石進行溶解。不過膽結石溶解藥物容易在停藥後復發膽結石,因此在透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已經出現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,會建議至一般外科進行進一步的膽囊切除手術。
  1. 膽結石溶解:
最常見的膽結石溶解藥物為Ursodeoxycholic acid (UDCA)。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,每天8~10mg/kg分兩到三次使用,每月約可減少1mm的結石。適合用於結石小於1公分且無膽道阻塞的患者。不過服用此藥物一年後的膽結石復發率約15%,五年後約45%。因此即使服用此藥物仍需定期追蹤服藥的成效。
 
  1. 膽囊切除手術:
目前在台灣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的患者已經超過9成是以微創(腹腔鏡)方式即可成功進行手術。僅有少數高風險患者會需要改為傳統手術進行。在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或甚至已出現併發症(膽囊炎)的患者可至一般外科進行諮詢及安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。
 
【預防膽結石】
  由於肥胖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及部分的藥物為高風險因子,因此適當的飲食、生活調適、體重控管、血糖控制及血脂控制可以有效地預防膽結石及併發症。另外適量的攝取蔬果、維生素C、植物性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也有助於預防膽結石的形成。
 
總結來說,膽結石在台灣不少見,尤其在超過40歲的女性、糖尿病、高血脂及肥胖患者尤為常見。因此在高風險族群應注意是否有同時患有膽結石。平時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及生活調整,或內科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膽結石形成。若是有膽結石也不用過於緊張,大部分無症狀的患者可以僅接受定期追蹤及膽結石溶解藥物的治療。一旦開始出現症狀或是併發症,也可至各大醫院一般外科接受手術治療。
 
參考文獻:
1. UpToDate: Overview of gallstone disease in adults
2. UpToDate: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gallstones
3. UpToDate: Gallstones: Epidemiology,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
4. UpToDate: Overview of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
5. UpToDate: Choledocholithiasis: Clinical manifestations, diagnosis, and management
6. Mayo Clinic: Gallstones

#高雄左營
#星期六日開診
#慢性病照護診所 
#慢簽專門診所
#三高專門診所
#外傷處理